玻璃之家讯:多晶硅生产工业规模小,达不到经济规模
目前,全球高纯度晶体硅的供应基本上处于国际7大厂家的垄断之中,主要分布在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以及挪威等国家。美国的公司主要有Hemlock Semiconductor Co.,MEMCElectronic Materials;挪威的公司主要有Renewable Energy Co.(包括Solar GradeSilicon LLC以及AdvancedSiliconMaterialsLLC.)和Elken;德国的公司主要有Wacker-Chemie,Joint Solar Silicon GmbH;日本的公司主要有Tokuyama Co.,SumitomoMitisubishSiliconCo.,Mitsubishi等,其中的7大厂家的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95%以上。
国外多晶硅生产7大厂家年产能力一般都在1000t以上,2004年多晶硅生产能力28800t。而我国2004年前仅剩1家多晶硅厂,年生产能力不足100t(国外临界经济规模为2000t/a),仅占2004年全世界产能的3%左右。由于生产规模过小,不能形成优势,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参与国际竞争。
多晶硅生产工艺落后,消耗指标高国内多晶硅生产虽然通过100吨/年多晶硅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但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电耗指标。表1列出了国内外多晶硅生产消耗指标的对比。 改变落后状态,新建多晶硅生产线
近年来,国内多晶硅生产困难局面未能扭转,主要表现在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不少厂难以维持生产,相继停产。从1990年6家生产厂减为目前的1家生产厂。生产能力从1983年的144吨减少为目前的不到100吨。
多晶硅生产设备绝对部分为20世纪90年代初,甚至80年代的设备,设备陈旧,装备水平低,自动化程度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远不能适应生产的需求。
为适应多晶硅市场的需求,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改变半导体硅材料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国内厂家计划新建多晶硅生产线,以扩大其生产能力。国内目前已经生产或者计划生产的晶体硅生产厂家,基本上都是从俄罗斯引进或者计划从俄罗斯引进的改良西门子反应法提炼技术。
目前在建的有:.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规模年产多晶硅1000t,二期将超过4,000吨,引进俄罗斯工艺技术。.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规模年产多晶硅300t,利用国内试验成果的产业化工程。预计2007年相继建成投产,在建二期3,000吨。.云南曲靖爱信硅(计划3,000吨)、宁夏石嘴山(计划4,000吨)、湖北宜昌(计划4,500吨)等,累计总产能超过2万吨。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半导体市场
电子信息技术是21世纪的巨大技术进步,是当前国际经济、军事、科技、政治的战略焦点,随着我国电子信息网络的形成和扩展,促进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集成电路产品的需求急剧上升,中国已成为IC产品的消费大国,据Isuppli分析,2004年中国半导体需求约占世界总需求量的14%,到2008年将上升至22%,2006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IC市场,到2010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和IC器件采购国。
目前国内IC制造厂家50家,64条生产线,总生产能力以8英寸(直径200mm)计为60万片/月。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速度引人注目,预计今后仍将以20%的速度增长。2004年集成电路产量为211亿块,比2003年增长57.3%,但仅能满足国内市场的20%。 单晶硅产业持续发展,产能不断扩大
在改革开放大好形势下,国内市场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国内基础电力市场需求量比国外发展更迅速。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国内单晶硅生产及市场大幅度增加,厂商纷纷扩大其生产能力或新建生产线,目前单晶硅生产能力已超过1000吨,2003年产量达1100吨。目前我国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以晶体硅为主,拉制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炉已超过200台,产能1000吨/年以上,2003年产量为700吨,2003年累计装机50MW。 多晶硅是实施“光明工程”的基础材料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是最早商业化的硅太阳能电池,具有转换效率高、稳定性好、寿命长等优点,是目前光伏市场上的主导产品。虽然自2004年以来,多晶硅原材料紧缺,硅片价格飙升,但随着国内外众多厂商纷纷投入多晶硅原材料提炼、生产、拉棒、切割,线据技术使硅片可以切割得更薄,硅片供应紧张的局面正在逐步缓解,未来20年时间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仍将在国际太阳能电池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 多晶硅严重短缺,大量进口,价格暴涨
由于近十年来单晶硅产量大幅度上升,多晶硅需求量急剧增加,全国多晶硅产能不足100吨,而实际需量远远超过,2003年进口750吨以上,2005年国内需求量1000吨左右,单晶硅生产主要靠大量进口多晶硅或来料加工来维持。
随着单晶硅生产能力的增加,多晶硅需求量缺口将越来越大,更加依赖国际市场,出现我国微电子产业在重要原材料上受制于人的局面,成为制约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瓶颈”。随着在建的两条多晶硅建成后,将缓解国内目前的供不应求的局面。
由于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晶硅原材料的紧缺状况越来越严重,硅材料的价格持续上涨,而硅材料占整个晶硅太阳能电池成本的70%以上。2001-2003年,世界太阳能级多晶硅原材料的销售价格大致在25美元/公斤的水平,2004年以后价格不断上涨,2005年世界市场超过50美元/公斤,2006年超过100美元/公斤,而且继续保持上涨趋势。
由于种种原因(技术和市场垄断的需要、扩产的滞后性),目前多晶硅原材料的先进生产技术基本上掌握在几家主要生产商手中。多晶硅原材料生产量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光伏产业需求量的增长,这导致了自2004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多晶硅原材料的持续紧缺。预计这种紧缺状况将持续到2008-2010年。多晶硅原材料的短缺已经成为整个光伏产业链的瓶颈,不但限制了太阳电池产量的增长,而且使太阳电池的成本持续保持在3-4美元/W的水平,严重制约了光伏产业和市场的发展。 多晶硅市场前景
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理论储量达每年1.7万亿吨标准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
从全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来看,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大部以及云南、广东、海南等部分低纬度地带均为太阳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的地区。
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应用空间也非常广阔。第一,我国有荒漠面积100余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光照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如果利用荒漠安装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则可以提供非常可观的电量;第二,太阳电池组件不仅可以作为能源设备,还可作为屋面和墙面材料,既供电节能,又节省了建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第三,迄今我国边远地区仍有较多居民尚未用电,如果单纯依靠架设电网供电,则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不经济。
太阳能发电无需架设输电线路,且建设周期短,可以有效解决边远地区用电的难题。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为推动我国光伏技术和产量的发展,2007年6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太阳能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加快开发利用。按照国家规划,到2010年中国光伏发电的累计装机将达到350MW,到2020年将达到1.8GW(百万千瓦),到2050年将达到600GW(百万千瓦),见表2。按照中国电力科学院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将占全国电力装机的25%,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将占到5%。
2020年光伏发电总容量180万千瓦,其中偏远农牧区应用50万千瓦,建筑物和公共设施应用100万千瓦,大型并网光伏电站20万千瓦,其他商用应用10万千瓦,按照行业统计,太阳能电池总量中90%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据此测算,到2020年仅供纯发电所需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将达162万千瓦,这还不包括市场潜力巨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消费产品需求。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半导体产业最基础的功能材料多晶硅,是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即使在建的多晶硅项目投产,国内多晶硅产量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我国集成电路高速增长的势态,以及“光明工程”的实施,光伏发电技术及其产量的腾飞,对多晶硅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国内多晶硅需求将以15~2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国内为3500吨。
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发展速度之快,是现代工业中罕有的,甚至超过半导体工业的发展速度。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1996-2006年10年间增长26倍,年复合增长率38%,2001-2006年5年间年复合增长率42%;太阳能电池年装机量1996-2006年10年间增长22倍,年复合增长率36%,2001-2006年5年间年复合增长率39%。但即便如此,目前太阳能发电占全球能源消耗总量之比仍是微不足道的。德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光伏电池的年发电量已在2TWh(20亿千瓦时)之上,但光伏发电量占其总发电量仍不到0.5%。所以,太阳能电池的市场空间之大几乎是无限的。
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规划,2010年全球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将达到15GW(1500万千瓦),未来数年光伏行业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30%以上。至2030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0GW(届时整个产业的产值有可能突破3000亿美元),至2040年光伏发电将达到全球发电总量的15-20%。按照行业统计,太阳能电池总量中90%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据此测算,到2010年仅供纯发电所需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将达13.5GW,这还不包括市场潜力巨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消费产品需求,而目前全球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总产量仅为2500MW,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全球光伏产业的增长率将高达25%-30%,预计到2010年为35000吨多晶硅。 发展我国多晶硅材料途径
为了增强我国硅材料工业竞争实力,必须增大科研开发的投入,包括国家的与企业的投入,尤其是估计的投入更为重要,国家和政府的直接介入,使发展我国硅材料的关键。国外硅生产厂家的科研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5%或更高,而我国的科研开发费用远低于此。将近期的科研开发与长期科研攻关相结合,作好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工作。
加强多晶硅工艺与设备的研究,尤其是新工艺、新流程的研究,达到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保证生态环境的要求。建设具有经济规模的现代化的多晶硅厂。玻璃之家是专注于玻璃,幕墙玻璃,玻璃幕墙工程十大品牌的新闻资讯和玻璃,幕墙玻璃,玻璃幕墙工程各十大品牌的装修效果图和网上购物商城,敬请登陆玻璃之家:http://boli.jc68.com/